桃園市政府於今(19)日假國立中央大學舉辦「2022桃園海岸永續治理論壇」,邀請產業、官方及學界等3股力量,針對海岸生態保育、海域智慧監測、海洋污染防治及海岸環境教育等4大主題,提供精彩演說及會談,激發桃園永續海岸治理的創新思維。此外,在論壇正式開始前,桃園市政府與中央大學共同簽署「USR合作協議書」,藉由互惠合作實踐大學社會責任,打破學校與社區之間的藩籬,鼓勵師生組成計畫與執行團隊,主動走入海岸社區,發掘在地特色DNA,培育在地創生人才,創造就業與創業機會,減緩城鄉失衡,促進海岸地區之永續發展。

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以往的海岸線因欠缺全盤與整體性規劃,以及戒嚴時期的海禁政策,導致民眾不敢親近,甚至不敢靠近。市府在106年率全國之先推出海岸生態保護白皮書,以前瞻視野、創新思維作為海岸治理的指導方針,107年成立海岸管理工程處,專責辦理海岸管理事務,成立4年多以來,已讓桃園海岸地區的風貌脫胎換骨。

鄭市長指出,桃園海岸總長46公里,除了藻礁、濕地、沙丘等珍貴自然資源,還有石滬群、客家牽罟等獨特海岸文化。市府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自然與文化資產,103年公告「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除了與環保署共同執行污染源督察外,亦結合在地社區及海巡署北部分署的力量共同巡護及加強取締破壞藻礁的不法行為,市府團隊盡最大努力維持生物多樣性,不僅觀新藻礁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增加2.7倍、大潭電廠周邊也提升2倍以上,這是相當明確的成果。此外,針對大潭藻礁及白玉藻礁區,市府也自110年起投入近3,000萬元委託中央大學、海洋大學及中興大學執行藻礁生態調查研究計畫,以作為未來評估劃設保護區或採用其他復育作法的決策參考,市府以積極的態度一層一層揭開桃園海岸藻礁生態系的神秘面紗;104年公告「許厝港國家級重要濕地」,拆除非法魚塭,進行「以鳥為本」棲地復育工程,目前濕地面積已新增38公頃,並設立濕地保育工作站及生態保育隊,藉軟硬體管理併進,使得水鳥種類、數量大幅成長,每年造訪水鳥突破1萬隻,較濕地復育前成長2.3倍,許厝港濕地被國際鳥盟評為重要野鳥棲地;108年登錄新屋蚵間2、3、6 號石滬為文化景觀,今(111)年持續將蚵間1、4、5號石滬依文資法列冊追蹤並於5月公告「新屋石滬群使用管理規範」,預計 (112)年將11座石滬全部修復完成,維持新屋石滬群的原始樣貌及確保生態環境完整性,讓「海上長城」的榮景永在;109年公告「草漯沙丘地質公園」是全國唯一以沙丘為保護標的的地質公園,除落實分區管制及許可申請制度、結合社區擔任公民科學家參與量測沙丘地形外,今(111)年更以無人機光達掃描方式監測全面的沙丘移動情形,並預計在10月籌辦「第22屆臺灣地質公園網絡會議」,讓南北緜延8.1公里、高度達20公尺的「臺版撒哈拉沙漠」壯闊美景,藉交流而行銷國內外。

鄭市長強調,為了提升海岸及海洋監測能力,市府率全國之先,108年啟用海岸環境監測科技中心,整合海岸水質監測網、海象監測網、海洋污染天眼監控系統及CCTV海岸即時監控系統,運用物聯網(IoT)技術,結合資訊整合、環境監控、沙盤推演及媒體展示等多元功能,將所有環境監測數據以人工智慧演算法(AI)整理、儲存、處理,達到海洋污染擴散模擬、海水水質污染預警、海洋環境品質預測及危險海象即時示警等4大功能。並自109年起規劃在11條重點河川出海口佈建水質自動測站,今年底前將設置6站,預計於113年全部設置完成,如有發現水質異常,系統會立即通報稽查人員前往追查污染來源,提高污染預警能力,長期檢測數據亦可提供研究分析,建立水質水量基礎資料,做為擬定海岸管理決策的參考依據;市府與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及國立中央大學於109年7月合作佈建海象即時監測網,將於桃園海岸設置5座海象高頻雷達站,全天候監控風場、波浪、海流,首座觀音白玉站已於今(111)年6月正式啟用,對於海洋污染物擴散模擬、救災搜救的追蹤預測,以及危險海象警示等都有非常大的助益。

鄭市長表示,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在桃園海域設置2座卸油平台及正在施工的觀塘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是市府對於海洋污染防治工作不可或缺的得力夥伴,除每年配合參與海洋污染災害實兵演練,並確實依照緊急應變計畫落實應變量能之管理,減少海污事件的發生。此外,市府自107年起開始陸續招募成立16支海岸巡護隊、3支海洋環保艦隊及6支環保潛水隊,總共近1,000位志工共同清理海灘、海漂及海底垃圾。109年迄今也已設置7條河川出海口垃圾攔截網,預計113年全部設置完成,有效從源頭阻擋垃圾進入海中。經過3年多的辛勤努力,桃園海岸的潔淨度大幅提升,根據大潭發電廠進水口汲入垃圾量的統計資料顯示,海漂垃圾已從108年的190公噸驟降至110年的59公噸,大幅減少了七成;桃園海灘垃圾密度也從108年的6公斤/100平方公尺降至110年的3公斤/100平方公尺,大幅減少了五成。現在海岸變乾淨了,生態也回來了,因此,連續2年獲頒行政院「向海致敬-海岸環境清潔維護計畫」全國考核特優的殊榮。

環保局長呂理德表示,為了提升全民海洋環境教育,本局海管處將海岸地區的閒置空間活化轉型為環境教育場館,5大教育場域已全數於今(111)年1月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達成桃園里海環境教育之重要里程碑;今(111)年12月底前將再新增後湖溪親水園區、新屋濱海植物園等2處提出申請。為推廣海洋環境教育,110年4月開設「里海學堂」,籌編許厝港濕地、草漯沙丘、觀新藻礁、新屋石滬及海客文化、海濱植物等5大教材,針對不同族群開辦「海洋教育戶外遊學課程」、「海岸生態解說員菁英班」、「海洋大師專題講座」及「走讀校園巡迴」等課程,讓參與者除了從平面書本學習知識外,更能與親身體驗互相結合。今(111)年4月更串聯里海、里山環境教育場域,結合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及在地產業,推出10條極具特色之環境教育生態遊程。在面對後疫情時代,運用數位科技將零接觸經濟應用於里山里海旅遊商品,除與國際知名之線上旅行社平台KKday簽署桃園市生態旅遊推廣合作意向書,提供線上預訂之新通路,同時建置「桃園ALL好遊」專屬網站加強行銷,包括早鳥優惠、快閃遊程抽獎、加入會員抽好遊等促銷活動,希望帶動當地生態旅遊產業發展,創造就業機會,甚至吸引年輕人鮭魚返鄉,促進地方創生。

國立中央大學吳瑞賢副校長致詞時表示,桃園海岸擁有得天獨厚的景觀與豐富的文化蘊涵,桃園市府已不遺餘力的投入大量資源,積極推動海岸發展,並結合在地社區團體,推動各項保育與環境永續政策,成為北部首屈一指的環境教育基地,也達成讓桃海翻轉的重要目標。而適時的引入外部的力量與創新做法,可以讓桃園海岸再提升到更高的層次中。尤其桃園市擁有豐沛的高等教育資源,透過跨界跨域的密集交流,年輕學子帶來的活力將會激盪出更多新的想法和創意,開啟更多的可能。未來我們與桃園市府合作事項包括海客文化調查保存,推動客庄文創及社區發展、運用學術專業技術,監測海岸生態及環教轉譯、多元活用場域特色,強化社區永續及行銷觀光、並導入學生參與創意,提升地方創生及里海價值。今(111)年度的青年蹲點創生計畫屬於試辦的性質,將會針對試辦過程中所發掘的各項優缺點做綜合的評估,未來將結合桃園市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計畫,鼓勵學生除了在自己專業領域持續研究創新外,更主動積極與當地社經及產業發展結合,將知識傳遞給社會大眾,帶動所在地區繁榮與發展。

今日出席貴賓包括經濟部曾文生政務次長、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宋欣真副署長、國立中央大學吳瑞賢副校長、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許泰文校長、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李順欽董事長、邱家守副總經理、桃園煉油廠季存厚廠長、液化天然氣工程處黃榮裕處長、海巡署北部分署覃仁勇主任秘書、第二海巡署隊林稜雁隊長、第八岸巡隊林聖仁組主任、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秦新龍組長、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北區分署桃園辦事處張仁新專員、桃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呂理德局長、農業局郭承泉局長、國立中央大學錢樺教授、李俊福教授、顏宏元教授及黃志誠副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蘇淑娟教授、國立海洋大學方天熹教授、吳靖國教授、李孟洲教授、國立臺灣大學盧道杰副教授、范光龍名譽教授、李培芬教授、國立成功大學陳璋玲教授、劉大綱教授、臺北市立大學許民陽榮譽教授、海岸巡護隊、民間淨灘團體、里海學堂講師等貴賓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