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海岸新聞

響應「世界地球日」 桃園攜手基北北市淨溪灘減塑護海洋

為了凸顯海洋污染對環境影響的重要性,由桃園市、新北市、台北市及基隆市四市聯合於今(29)日辦理淨溪灘活動,總計超過4,035人參與,清理約11,998.68公斤一般垃圾及2,700.84公斤資源回收物,桃園市以竹圍漁港為淨灘地點,並擇市轄10條溪流進行淨溪,透過環保局長陳世偉率海岸巡護隊、水環境巡守隊、環保志工及企業民眾等聯合動員淨溪灘,共計1260人齊為海岸及海洋生態盡一份心,清理量達6,938公斤(含1,762公斤資源回收物),還給桃園河岸及海灘嶄新面貌。

環保局陳世偉局長表示,依據111年桃園市海岸垃圾調查結果,桃園沿岸海洋垃圾以漁業用品、一般垃圾及寶特瓶為主,仍以一次性塑膠製品居多,甚至有很多已破裂成細小碎片,不僅不易清除,也容易被生物誤食,近年來不斷有海鳥、鯨豚、海龜等海洋生物不幸死亡,經由解剖發現死亡生物的胃中充斥著塑膠垃圾,最終導致營養不良死亡的相關報導,一次性塑膠製品的濫用,是殘害海洋生物最大殺手,淨灘絕不是解決海洋污染的最終手段,唯有在日常生活中力行減塑行動,才是保護海洋的大愛表現。

環保局表示,市府相當重視海洋垃圾問題,先後成立16隊海岸巡護隊、70隊水環境巡守隊、6隊潛水隊及3隊環保艦隊共計3,700位志工,歷年來皆以定期清、緊急清、立即清為目標,大幅提升桃園河川及海洋垃圾清理效率。為了有效回收再利用海洋廢棄物,市府成立藍海循環再生聯盟,深化海洋廢棄物再利用,透過回收、再生處理、標章認證及產品行銷四大面向,減少末端處理負擔,落實「海廢不廢」循環經濟的目標,並形成有產值的商業模式。今年也邀集基隆市、台北市及新北市收集到的「淨溪灘寶特瓶」交由桃市府藍海聯盟廠商-亞東綠材股份有限公司再製成運動機能衣,未來逐步擴大蒐集廢漁網、塑膠浮球、廢保麗龍等齊現藍海再生商機。

海管處呼籲,每年5至8月適逢小燕鷗及東方環頸鴴的繁殖季,這些嬌客喜歡在開闊的海邊沙礫地築巢孵蛋並育雛,卵蛋顏色花紋跟石頭相似,不易被察覺,務必請海邊踏玩民眾留意足下鳥蛋,勿踩到他們。若見到鳥媽媽,也請保持適當距離,留給牠們育雛不受打擾環境。

最後,環保局感謝當日參與淨溪灘的企業、海岸巡護隊、水環境巡守隊、環保志工隊等夥伴,在大家的努力淨溪灘下,桃園河川及海岸已煥然一新,今日包括桃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局長陳世偉、桃園市政府海岸管理工程處處長江育德、桃園市政府環境清潔稽查大隊大隊長林立昌、桃園市大園區公所總務陳瑞昌、桃園區漁會總幹事陳義成、沙崙里里長游素珠、海口里里長張金鳳、田心里里長黃興隆、橫峰里里長徐振坤、青山里里長李吳采月、青峰里里長劉秋霞、永安里里長郭先彰、黃世杰立法委員服務處秘書林文磚、徐其萬議員服務處副主任郭震鏞、游吾和議員服務處主任蔡振富、行政院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北部分署第八岸巡隊、桃園市蘆竹區南崁港海岸巡護隊、桃園市蘆竹區濱海海岸巡護隊、桃園市大園區海口海岸巡護隊、桃園市大園區黃金海岸巡護隊、桃園市大園區許厝港海岸巡護隊、桃園市觀音區觀音海岸巡護隊、桃園市觀音區保生社區海岸巡護隊、桃園市新屋區永安海岸巡護隊、桃園市新屋區笨港社區海岸巡護隊、桃園市新屋區牽罟灣海岸巡護隊、桃園市新屋區蚵間海岸巡護隊、大園區海口里環保志工隊、大園區沙崙里環保志工隊、大園區南港里環保志工隊、大園區青峰里環保志工隊、大園區田心里環保志工隊、大園區和平里環保志工隊、大園區青山里環保志工隊、大園區橫峰里環保志工隊、台灣美光水環境巡守隊(台灣美光晶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亞東綠材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史谷脫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神九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康明斯動力有限公司、銘鈺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巨竹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華星光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信鼎技術股務股份有限公司等均出席與會。

新聞發布:桃園市政府海岸管理工程處長江育德 0905552027
新聞聯繫:桃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公關室主任井長瑞0930068944

2023年和泰TOYOTA集團淨灘減塑活動 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持續守護海洋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23)日出席「2023年和泰TOYOTA集團-淨灘減塑全台總動員」活動時表示,和泰每年發起全台串聯淨灘減塑活動,自2019年起,已累積辦理49場次淨灘活動並清除32.2噸海岸垃圾,成果相當豐碩。今年和泰集團持續在全台16處號召超過1.1萬人參與,淨灘活動,當日每參與一人,和泰集團也捐贈50元作為環保教育公益基金,作為後續國小孩童的減塑、環保教育經費。張善政感謝和泰集團及所有淨灘人員完成新的環保里程碑,並期盼和泰集團持續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共同保護台灣美麗的海岸。

環保局表示,近年來民眾環保意識逐漸抬頭,機關團體及民間企業也持續跨域合作共同守護海岸環境,去(111)年1月至12月桃園民間企業及團體自辦淨灘共計174場次,參與人次達2萬428人,清除372.3公噸海灘垃圾;沿海在地社區居民組成16支海岸巡護志工隊,共計582位志工,總服務時數超過10萬小時,經調查發現大潭發電廠海水進水口汲入垃圾量,近三年減少近70%,期盼民眾持續在生活中減少各種廢棄物,也減少海洋垃圾的產生。

環保局指出,歷次淨灘所撿拾垃圾,仍以一次性塑膠製品居多,甚至有很多已破裂成細小碎片,不僅不易清除,也容易被生物誤食,近年來不斷有海鳥、鯨豚、海龜等海洋生物不幸死亡,經由解剖發現死亡生物的胃中充斥著塑膠垃圾,最終導致營養不良死亡的相關報導,一次性塑膠製品的濫用,是殘害海洋生物最大殺手,淨灘絕不是解決海洋污染的最終手段,惟有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力行減塑行動,才是保護海洋的大愛表現。

海管處提醒,海廢的種類非常繁雜,無論是哪一類海廢都會對環境造成衝擊,因此,將收集回來的海廢透過再利用技術,製成海廢再生產品,就可賦予海廢新生命,真正讓「海廢變黃金」。海管處自2019年率先與亞東綠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試辦海廢寶特瓶回收再利用計畫,三年來已回收再利用約20公噸再製成吸濕排汗的環保衣,成果斐然。面對海廢去化問題,海管處於2022年主動邀集海廢再利用技術廠商,組成桃園藍海循環再生聯盟,建置一個海廢再利用合作平台,將廢漁網、塑膠浮球等海洋廢棄物,交由技術廠商再製成運動機能衣、環保塑木建材、電腦鍵盤等海廢再生產品,連結產業推動循環經濟,創造藍色商機,並協助取得海廢產品標章認證,形成有產值的商業模式,達成「海廢不廢」的目標。

 

2023年和泰TOYOTA集團淨灘減塑活動 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持續守護海洋1
2023年和泰TOYOTA集團淨灘減塑活動 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持續守護海洋2
2023年和泰TOYOTA集團淨灘減塑活動 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持續守護海洋3
2023年和泰TOYOTA集團淨灘減塑活動 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持續守護海洋4

許厝港濕地自行車景觀大橋通車啦!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17)日出席「許厝港自行車景觀大橋新建工程」通車典禮時表示,許厝港自行車大橋不僅聯結許厝港濕地與草漯沙丘地質公園,而過去喜歡騎自行車的民眾受老街溪出海口阻隔,必須繞行台61線側車道才可到達對岸,如今許厝港自行車大橋通車後,不但提升當地遊憩品質串聯濱海生態旅遊廊帶,亦提供鐵馬族來往通行的便利性。

環保局長陳世偉表示,許厝港重要濕地的這顆珍珠,在自行車大橋通車後已完整串聯,不僅型塑完整的濱海生態旅遊廊帶,更成為當地最耀眼的新地標,而濕地中包括小燕鷗天幕環教廣場、圳頭段濱海自行車道優化、白沙屯及潮音海觀景步道等設施已完工啟用,未來市府也將持續推動許厝港低碳轉運中心、許厝港濕地公園及生態廊道、南岸歷史人文廣場等重要建設。張善政市長已責成觀旅局成立觀光會報,未來許厝港濕地將結合春冬候鳥賞鳥季、鰻架裝置藝術等導入旅遊行銷,來推動當地觀光。

桃園市於105年6月接受營建署委託代管許厝港重要濕地後,秉持「以鳥為本」的原則積極規劃許厝港整體營造計畫,107年拆除佔用30年的非法漁塭,108年採挖填平衡展開全國最大的濕地生態復育工程,新增22公頃的濕地面積,生態環境變好了,更多的水鳥回到許厝港濕地覓食及育雛,吸引不少遊客前來賞鳥而為降低對水鳥的干擾,於許厝港濕地的核心區外,遠離水鳥最常聚集的老街溪出海口灘地,興建自行車景觀大橋,工程於110 年10月25日開工,並於112年1月11日完工,總長度200公尺,橋面寬4公尺,總工程經費9,473萬元,橋身採薄型化及流線式設計,融入河灣、波浪、沙丘、水鳥等環境線條,展現地方特色,以「飛翔之翼」型塑許厝港國家級濕地意象,鋼筋混凝土拱橋採用高強度抗硫混凝土,抗鹽分腐蝕,延長橋樑使用壽命,降低後續養護成本。通車後提供行人及自行車通行,禁止汽機車進入,並將於大橋兩側裝設即時CCTV遠端監控,真正落實以鳥為本,和諧共存的生態環境。

今日出席貴賓包括市長張善政、立法委員黃世杰、議員徐其萬、議員游吾和、議員吳進昌、議員陳美梅、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北部分署長廖德聖、水務局長劉振宇、環保局長陳世偉、大園區長徐藍科、桃園區漁會理事長謝仁江、大園區里長聯誼會長林有財、海岸管理工程處長江育德、環境清潔稽查大隊長林立昌等均出席通車典禮共襄盛舉!

新聞發布:桃園市政府海岸管理工程處處長江育德 0905552027
新聞聯繫:桃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公共關係室主任井長瑞0930068944

許厝港自行車景觀大橋預計今年4月通車 將成為許厝港濕地亮點地標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1)日上午主持市政會議,聽取海岸管理工程處「許厝港自行車景觀大橋新建工程及周遭相關延伸工程」專題報告。張市長表示,許厝港自行車景觀大橋即將於今(112)年4月通車,將串連許厝港濕地與草漯沙丘地質公園,成為許厝港濕地的亮點地標。張市長指出,海岸生態是非常好的觀光資源,桃園海岸線上各個景點如珍珠般散落分布,未來市府除了擦亮一顆顆珍珠,盡量發揮各景點的特色,也將規劃接駁交通連結各景點,讓市民及外縣市的朋友們能更方便抵達這些海岸景點,體驗桃園海岸觀光的魅力。

張市長談到,推動海岸觀光、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必須整體規劃配套措施,目前海管處從照顧環境、環保的角度推動海岸管理,未來將再搭配觀旅局在景點、旅宿業、接駁觀光等方面的經營,一步步加強桃園的觀光基礎。此外,教育局也可以多加鼓勵學校利用這些景點進行校外參訪活動,加強同學們對桃園在地文化、歷史、自然風光及環保的認識,實現海岸觀光的教育意義。

海岸管理工程處處長江育德表示,許厝港濕地總面積961公頃,於104年2月由內政部劃定為國家級重要濕地,並由國際鳥盟評定為重要野鳥棲地(IBA, Important Bird Area),市府透過清除淤沙、回填魚塭等方式,成功復育新增22公頃濕地,獲得內政部營建署評鑑全國12濕地經營管理「特優」獎項。

江處長說明,為提供遊客優質的休憩環境,市府規劃許厝港濕地整體營造計畫,陸續完成「小燕鷗天幕環教廣場」、「大園濱海自行車道設施優化」、「白沙屯觀景步道」及「潮音海觀景步道」,目前「許厝港自行車景觀大橋新建工程」已完工進入驗收階段,預計今(112)年4月通車,未來遊客不必繞遠路經由台61線側車道到達對岸,不僅降低行車風險,亦提升遊憩品質。

江處長也說明,後續市府將於台61快速道路橋下興建「許厝港低碳轉運中心」,解決假日停車位不足的問題;自行車景觀大橋南岸將設置「許厝港人文歷史廣場」,紀錄許厝港開墾先民許鳳、郭光天的史事,同時也是濱海自行車道的休憩節點。此外,也規劃設置「許厝港濕地公園及生態廊道」,透過景觀設計手法創造低量、低干擾的限制性使用行為,在不影響鳥類活動的情況,導入深度探索、教育課程、親身觀察等活動。

 

  • 發布單位:桃園市政府新聞處
  • 提供單位:桃園市政府新聞處

 

桃園許厝港重要濕地經營管理榮獲內政部營建署評鑑特優四連霸

內政部營建署108-109年度「國際級及國家級重要濕地經營管理」評鑑成績出爐,桃園市許厝港濕地再度獲評全國「特優」殊榮,表現亮眼,今(7)日由桃園市政府海岸管理工程處林立昌處長代表於嘉義縣蒜頭糖廠蔗埕文化園區,接受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分署長林秉勳公開頒獎表揚。

許厝港橫跨大園及觀音沿海,因周遭河口地形發達,擁有潮間帶、沼澤、沙洲等豐富多樣的生態環境,是典型的海岸型濕地,剛好位於候鳥南遷北返路線的中間點,是非常重要的能量補給站,被國際鳥盟評為重要野鳥棲地,一年四季幾乎都可賞鳥。但因過去曾長期被非法魚塭占用,以及老街溪出海口嚴重淤沙陸化,生態環境岌岌可危,水鳥造訪數也逐年降低。海管處自107年起開始執行許厝港重要濕地整體營造計畫,採取「以鳥為本」的生態工法,成功復育22公頃的濕地面積,每年造訪水鳥數平均達1萬隻,是復育前的2.3倍,成為水鳥濕地樂園。

環保局陳世偉局長表示,為保護許厝港濕地的生態環境,在環境清潔及科技監測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包括成立16支「海岸巡護隊」、6支「環保潛水隊」、3支「環保艦隊」總計約1000位志工投入清除海岸垃圾的行列,海岸垃圾密度從108年每平方公尺6公斤,下降至3公斤,減少1倍的垃圾量。並透過高科技監控設備24小時全天候守護濕地環境,例如設置電子圍籬,具有人臉辨識及位移追蹤功能,如發現有人違規擅闖保護區捕撈野生動物,系統就會自動警示及廣播驅離;並廣設岸際CCTV、濕地水文監測設備、無人機天眼系統、海岸水質自動測站、海象高頻雷達站,運用物聯網技術分別從陸海空全面監控,所有監測數據及攝影畫面都會以網路回傳海岸環境監測科技中心,藉由大數據分析預測環境變化趨勢及評估濕地健康狀況。

陳世偉局長指出,環境改善了,水鳥也回來了,海管處在110年及111年冬初連續2年辦理冬候鳥季賞水鳥活動,成為許厝港濕地指標性環境教育活動,提供賞鳥導覽解說、闖關遊戲、候鳥地景藝術,多項DIY體驗及繪本說故事課程,寓教於樂,獲得很大的迴響,讓參與民眾做中學、學中玩,候鳥季也將成為大園許厝港每年的例行性活動,讓解說員帶著民眾一同欣賞這群飛越千里而來的北方嬌客,深入認識這片濕地的美好。

陳世偉局長強調,每年11月至隔年2月也是許厝港捕鰻魚苗的季節,但因時代變遷,捕鰻魚苗文化逐漸流失,鰻魚架長年閒置延伸環境髒亂問題。為保存捕魚文化並顧及漁民生計,並自109年1月展開鰻苗架的全面普查及登記列管,逐漸恢復海岸景觀。每年舉辦許厝港捕鰻漁業設施創意設計大賽,將鰻苗架大變身,成為許厝港最具代表性的新地標,未來將導入結合生態旅遊的捕鰻苗體驗活動,使捕鰻人在非作業期間增加業外收入,傳承許厝港重要的捕魚文化。

海管處表示,大園濱海自行車道全長2.6公里已全部整修完工,濱海自行車道最後一個斷點,許厝港自行車景觀大橋工程也預計今年2月完成驗收通車,許厝港低碳轉運中心、濕地公園及生態廊道工程將於今年陸續動工,能提供汽機車停車位,自行車租賃,以及假日電動巴士接駁等更貼心民眾便利的服務,讓更多民眾以低碳樂活的方式暢遊許厝港濕地。

新聞發布:桃園市政府海岸管理工程處長林立昌0910285161

新聞聯繫:桃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公共關係室主任鄭一帆0965066105

向海致敬、開創新局—「桃園海岸永續治理的規劃師」海岸管理工程處處長林立昌榮獲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

桃園市政府海岸管理工程處林立昌處長榮獲「111年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昨(13)日在考試院傳賢樓10樓大禮堂辦理公開表揚大會,蔡英文總統親自頒獎嘉勉,該獎項是全國公務人員的最高榮譽,在今年僅有的6位得獎人中,林處長是唯一代表地方政府獲此殊榮,實屬難能可貴。

 

由考試院主辦、銓敘部承辦的「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素有「公務員奧斯卡獎」的美譽,是公務人員最高殊榮,向來深獲各界肯定,今年銓敘部從全國各機關推薦符合資格的 6 0 名優秀的公務人員中,歷經 2 個半月書面初審、簡報複審及決審 (含實地訪查) 3 階段的嚴選,全國僅選出 6 名個人獎得主,林立昌處長能夠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不僅是對他24年公務職涯的肯定,也是給成立僅4年餘的海管處團隊莫大的鼓勵。

 

林處長於87年至環保局服務迄今已逾24年,從基層做起,行政歷練完整豐富,對於工作有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市府於107年3月15日設立全國第一個海岸管理工程處,即獲鄭文燦市長拔擢擔任首任處長,林處長上任4年多來,在工作崗位上以身作則,全力以赴,以最少的人力,最快的速度,完成許多艱難的任務,讓桃園海岸脫胎換骨,改變成真,是海岸永續治理的最佳規劃師。

 

林處長重視生態保育,為了拯救陸化嚴重的許厝港濕地,他發揮同理心與漁民溝通,收回被長期占用的非法魚塭,採用挖填平衡的生態工法,將老街溪出海口的淤沙挖除回填至魚塭,因此增加22公頃的濕地面積,是目前全國最大、最成功的生態復育工程,每年吸引上萬隻水鳥造訪許厝港濕地,成為水鳥濕地樂園。

他也帶領團隊奔走協調,全力保留位於竹圍漁港北堤的二級保育類小燕鷗的育雛棲地,並再擴大棲地營造達38公頃,使小燕鷗繁殖成功率高達95%,雛鳥數創下歷年最高紀錄,此外,為了提高海洋野生動物的救援成功率,主動與日商橫濱八景島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Xpark設立海洋野生動物急救站,把握黃金救援時間,提升照護量能,讓不幸受傷擱淺的海洋動物,盡速得到妥善救治,提高存活率。

 

在地景保育方面,為了保存全國最寬廣、最完整的海岸沙丘地景—草漯沙丘,林處長耗時兩年設立草漯沙丘地質公園,將長達8.1公里,284公頃的草漯沙丘納入保護範圍,並訂定分區分級管理維護計畫,逐步恢復沙丘原有地形地貌,落實地景保育、地景旅遊、環境教育、社區參與等四大核心價值。另為了保存先民捕魚智慧的歷史遺跡,他與社區志工合作,耗時4年、動員超過6000人次,成功修復10座石滬,是台灣本島最大的石滬群,並依法登錄為文化景觀,完整紀錄耆老的修滬技術,傳承新屋百年石滬文化。

 

此外,為了推動環境教育,林處長發揮創意及巧思,將觀音海水浴場遊客中心、蚵一哨所、海防基地等老舊蚊子館,活化轉型成草漯沙丘地景觀音展示館、新屋石滬故事館、海洋客家牽罟文化館等極具特色的海岸環境教育場館,幫老建物找到新價值。並成立藻礁生態環境教室、設立里海學堂,培育種子教師及生態解說員,建構桃園濱海環境教育廊帶,讓環境教育種子在海岸生根茁壯。

 

林處長為了守護千年藻礁,積極招募成立藻礁生態保育隊、海岸巡護隊、環保潛水隊、環保艦隊等,號召千名志工投入淨海行列,並與海巡署北部分署合作設立藻礁巡護工作站,加強違規取締。另首創全國設立「海岸環境監測科技中心」,佈建海岸水質監測站及海象監測站,透過物聯網技術及大數據分析,全方位監測環境品質,建置海岸環境資料庫,超前部署預防藻礁遭受污染,使觀新藻礁保護區的總物種數較劃設前大幅成長2.7倍,藻礁生態系已快速復甦。

 

林處長有感於沿海社區老化,人口外移,為了吸引年輕人鮭魚返鄉,他積極打造濱海生態旅遊廊帶,輔導社區開發特色商品,扶植在地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促進地方創生,除了將荒廢已久的新屋永安雪森林遊憩區,營造成桃園首座濱海植物園,並開發後湖溪親水園區引進獨木舟水上運動,帶動獨木舟遊湖熱潮,新建老街溪自行車景觀大橋,成功串聯大園濱海自行車道最大斷點,更排除萬難廣設五星級濱海景觀廁所,導入智慧e化管理技術,提供便利優質的遊憩環境,深獲遊客好評。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是林立昌處長的座右銘,他表示,惟有不滿足於現況,才能不斷追求進步,展望未來,想要完成的事情還很多,回復自然海岸、海洋污染防治、落實環境教育、營造海岸景觀、海岸清潔維護、保育自然資源、整合海岸資訊、擴大公民參與、加強海岸監測、促進地方創生等,無一不是千頭萬緒,期許海管處團隊稟持初心,繼續堅持做對的事,就像是接力賽一棒接著一棒,早日縫合人與海的裂痕,重新找回海島子民的價值與榮耀。

 

 

新聞聯繫:桃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公共關係室主任鄭一帆0965066105

 

為提升海污應變量能,邀集本市漁會及中油公司共同簽署「桃園市海洋污染緊急應變支援合作備忘錄」

桃園市政府於今(21)日在中油桃園煉油廠舉辦「桃園市海洋污染緊急應變支援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暨專家諮詢會議」,邀集本市桃園區漁會、中壢區漁會及中油桃煉廠,共同簽署「桃園市海洋污染緊急應變支援合作備忘錄」,並特別邀請產、官及學界等11位專家學者,擔任本次簽署儀式見證人。本次備忘錄是針對桃園海域若發生海洋油污染事件,可由漁會及中油公司協助支援海上油污圍堵清除作業,市府則出動緊急應變專車支援應變設備及資材,希冀藉由政府及民間單位分工合作,達到污染最小化之成效,降低污染造成海洋生態的破壞,維護桃園海岸良好環境。本次會議另針對中油桃園煉油廠在海洋污染防治上可精進作為進行研討,由專家學者提供指導,增進中油桃煉廠的海污應變措施。

環保局長呂理德表示,桃園海岸總長46公里,除了藻礁、濕地、沙丘等珍貴自然資源,還有石滬群、客家牽罟等獨特海岸文化。市府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自然與文化資產,自107年率全國之先成立海岸專責管理機關-海岸管理工程處,統籌辦理桃園海岸管理事務,經過4年多來的努力付出,桃園海岸線已成為民眾親近海洋環境的最佳場域之一。

環保局長呂理德指出,桃園海岸內藻礁及濕地生態,皆為國家重要生態保育場所,設有「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及「許厝港國家級重要濕地」,透過市府保育作為包括設置水質監測站、創設貓頭鷹稽查專案、海污應變定期演練、成立生態保育隊、設立藻礁巡護工作、啟動藻礁調查研究等,讓整個海岸生態系統多樣性有顯著的成長。另桃園市轄內竹圍漁港及永安漁港,近年來成功轉型為觀光漁港,提供民眾豐富漁貨,同時也為桃園市熱門觀光景點。

海管處表示,市府於108年啟用海岸環境監測科技中心,整合海岸水質監測網、海象監測網、海洋污染天眼監控系統及CCTV海岸即時監控系統,如有發現水質異常,系統會立即通報稽查人員前往追查污染來源,並初步判斷污染情勢,進行污染源圍堵作業,於污染範圍控制後,清除污染物及復原環境。本市每年定期舉辦海洋污染防治演練,邀請政府及民間單位,透過模擬不同情境,協調、整合、運用各轄區及跨區政府與民間單位的人力資材,熟稔緊急應變處理程序及設備操作技巧,強化整體救災及污染應變能力,使海洋災難事件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

今日出席貴賓包括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宋欣真副署長、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桃園煉油廠季存厚廠長、桃園區漁會謝仁江理事長、中壢區漁會葉國傑理事長、桃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陳增祥副局長、海岸管理工程處林立昌處長、國立中央大學錢樺教授、吳祚任教授、顏宏元教授及黃志誠副教授、國立海洋大學冉繁華特聘教授、李孟洲教授及曹校章教授等共襄盛舉。

 

 

重現新屋蚵間石滬景觀,傳承百年石滬捕魚文化

桃園副市長李憲明今(14)日前往桃境之南新屋石滬景觀園區主持「新屋蚵間石滬群暨觀滬平台竣工祈福儀式」,為9座蚵間石滬上香祈福,祈求漁滬文化永存,並親自贈匾感謝桃園石滬協會的辛苦付出,同時授證予9位受訓合格的解說員,歡迎他們加入石滬環境教育的行列,最後與所有貴賓一同登上觀滬平台,欣賞壯盛的新屋石滬景觀。

李憲明副市長表示,新屋石滬主要分布於永安漁港以南至蚵殼港間沿海潮間帶,全盛時期多達40餘座,是臺灣本島最大的石滬群,迄今約有300多年歷史,是先民捕魚智慧的歷史遺跡,惟因年久失修不敵海浪摧殘,目前僅剩11座石滬,其中蚵間里有9座,深圳里有2座,海管處自108年起委託桃園石滬協會修復蚵間里9座石滬,以就地取材徒手砌造方式,歷經4年,動員6,060人次,在今年10月全部修復完成,總長為1,941公尺,重現壯觀的海上長城,明年底前將全部申請登錄為文化景觀加強保護。

李副市長說,蚵間石滬沿岸原本有一條步道及一座涼亭,近幾年因受海浪侵蝕,導致地基淘空崩塌,市府投入1,500萬元經費,自今年3月開始進行整修,重新打造一座二層式的觀滬平台,及長達200公尺的觀滬步道,今日完工啟用後可提供安全舒適的遊憩環境,並能登高遠眺石滬全貌,希望吸引更多人來體驗石滬文化。

李副市長強調,市府發揮巧思及創意,將閒置已久的蚵一哨所,重新改造轉型為新屋石滬故事館,已於去(110)年3月22日開館營運,並在今(111)年1月6日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委託桃園市新屋區愛鄉協會經營管理,至今已有高達7萬人次進館參觀。今(111)年4月與KKday合作推出石滬匠師體驗遊程深獲好評,並透過里海學堂培育生態解說員及種子教師,紀錄耆老修滬技術,傳承新屋百年石滬文化。

環保局長呂理德指出,為了透過人才培育與在地連結,吸引年輕人鮭魚返鄉就業,甚至創業,促進地方創生,市府於今年8月與國立中央大學簽署USR合作協議書,鼓勵學校師生組成計畫執行團隊,主動走入海岸社區,發掘在地特色DNA,培育在地創生人才,協助社區發展出自我特色與價值,海管處今年首度舉辦的暑期青年海岸社區蹲點創生計畫,由老師帶領學生深入石滬社區long stay,紀錄社區居民與海共生的故事,就是大學社會責任的具體實踐。

桃園石滬協會理事長許仁郎指出,石滬修復匠師許永川先生雖已屆耄耋之年,仍堅持帶領年輕小輩持續不斷利用每次的退潮時間,2小時趕浪搶修並傳承古老堆疊石滬技藝。尤其最外圍在中大潮時分才會露臉的7號深滬,因為崩塌已久,基座相當難尋得,石頭也是又大又重,修復困難重重。不過欣慰的是,在這4年修復期間,只要漁汛期到了,就一定捕的到魚,協會也將漁獲製作成如蝦米醬、小魚干醬等在地特產,不僅在旅展參展期間熱賣,辦理「石滬漁人捕魚趣」體驗活動時也廣受好評。石滬是屬於在地沿海的永續漁法,是老祖宗的智慧,協會將肩負起傳承古老修護技藝的責任,讓新屋蚵間石滬成為海洋文化景觀最佳的教育體驗場所。

海管處表示,未來將繼續進行滬口普查,如有發現新的石滬遺址,經評估具有修復可能性,就先予定位依法列冊追蹤,再與滬主及社區志工合作完成修復。此外,針對目前已完成修護的石滬群,則利用GPS衛星定位儀,將每一石滬位置之經緯度標示出來,並拍照攝影測量紀錄石滬現況,同時培訓公民科學家,就近觀察紀錄物種多樣性,最後再將所有調查資料數位典藏,以利後續加值運用,並免費開放提供民眾檢索欣賞新屋石滬之美。

今日包括李憲明副市長、桃園市政府環保局呂理德局長、桃園市政府海岸管理工程處林立昌處長、桃園市蚵間里許關蘇里長、桃園石滬協會許仁郎理事長、桃園市新屋區蚵間社區發展協會許石坪理事長、新屋庄文史工作室姜義溎理事長、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顏宏元教授、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俞秋豐兼任教師、永安國小徐大川校長皆出席與會。

 

桃園海岸永續治理的規劃師—桃園市政府海岸管理工程處林立昌處長獲頒111年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

由考試院主辦、銓敘部承辦的「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素有「公務員奧斯卡獎」的美譽,是公務人員最高殊榮,向來深獲各界肯定,今年銓敘部從全國各機關推薦符合資格的60名優秀的公務人員中,歷經2個半月書面初審、簡報複審及決審(含實地訪查)3階段的嚴選,得獎名單於日前揭曉,全國總共選出6名個人獎得主,代表桃園市政府參選的海岸管理工程處林立昌處長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考試院訂於12月13日在該院傳賢樓10樓大禮堂公開表揚。

林立昌處長從87年進入桃園縣政府環保局服務迄今已24年,從未離開過,一路從基層做起,行政歷練完整豐富,對於工作有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具有洞察力,富創意,有絕佳的規劃力及執行力,桃園市政府107年3月15日率全國之先成立海岸管理專責機關—海管處,林立昌處長獲鄭市長拔擢為首任處長,上任4年多來,踏遍桃園46公里海岸線,努力擘劃海岸永續治理藍圖,積極推動許厝港濕地復育工程,發揮同理心收回被佔用30年的非法魚塭,採用挖填平衡的生態工法,成功復育22公頃濕地面積,重現群鳥飛翔勝景。在地景保育方面,率先公告指定草漯沙丘地質公園,不僅是桃園第一座,也是全國唯一以海岸沙丘為保護標的之地質公園,並訂定管理維護計畫,逐步恢復沙丘原有地形地貌。

為了守護觀新千年藻礁,他帶領海管處輔導社區成立藻礁生態保育隊,培育公民科學家,並與海巡署北部分署合作設立藻礁巡護工作站,加強違規取締。此外,為了不讓藻礁受到河川污染物的危害,更首創全國設立「海岸環境監測科技中心」,佈建海岸水質監測站及智慧海象監測站,加強水質、波浪、海流、風場監控,提升污染預警效能,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的總物種數從劃設前的129種增加到110年的345種,大幅成長2.7倍,藻礁生態快速復甦。

新屋石滬群總計有11座,是台灣本島最大的石滬群,林處長主動出擊與社區合作,耗時4年、動員超過6000人次,目前已順利修復10座,重現壯觀的海上長城,見證先民捕魚智慧的歷史遺跡,並依法登錄為文化景觀,完整紀錄耆老修滬技術,傳承新屋百年石滬文化。在海岸棲地保育方面,竹圍漁港北堤是小燕鷗(第二級保育類動物)的育雛棲地,107年因海堤工程險遭破壞,經林處長多方協調積極搶救,終於成功保留下來,之後再與桃園市野鳥學會合作,盤點桃園沿海5個潛力點,擴大營造棲地面積,使小燕鷗繁殖成功率高達95%,雛鳥數創下歷年最高紀錄。

此外,為了潔淨海洋、擴大參與,他除了規劃於河川出海口設置攔截網攔除陸域垃圾外、並招募成立16支海岸巡護隊,6支環保潛水隊等近千名志工投入潔淨海洋的行列,使大潭發電廠海水進水口汲入垃圾量大幅減少約7成、海灘垃圾密度降低1倍,潔淨度大幅提升,並邀集民間企業組成桃園藍海循環再生聯盟,將廢魚網、寶特瓶、保麗龍、廢浮球、玻璃瓶等海洋廢棄物回收再利用,製成環保衣、背包及鍵盤等產品,形成有產值的循環經濟,達成「海廢不廢」的目標。

林處長發揮巧思及創意,將長期閒置的觀音海水浴場舊遊客中心、蚵一哨所、海防基地等老舊建物活化轉型為深具特色的海岸環境教育場館,並徵選在地優良社區進駐經營管理,設立里海學堂培育種子教師及生態解說員,建構全國最完整的海岸環境教育廊帶,讓在地人說在地的故事,幫老建物找到新價值,成為老建物再生的佳話。另將荒廢已久的新屋永安雪森林遊憩區打造成為桃園首座濱海植物園;引進民間資金及創意,經營管理後湖溪親水園區,帶動獨木舟遊憩熱潮;爭取預算新建200公尺長的老街溪自行車景觀大橋,成功貫通大園濱海自行車道的最大斷點,並新建五星級濱海景觀廁所,導入智慧e化管理技術,大大提升觀光服務品質。

環保局長呂理德表示,林處長於93年擔任技士期間因推動促參案成效卓著獲選為桃園縣政府模範公務人員,103年於稽查科長任內因執行貓頭鷹稽查專案,打擊環保犯罪獲選為行政院模範公務人員,109年帶領海管處積極守護海岸環境獲選為推動海洋事務績優公務員,今年更上一層樓獲頒公務界最高殊榮-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本次獲獎不僅是對他24年公務職涯的肯定,也是給成立僅4年餘的海管處團隊莫大的鼓勵,可謂實至名歸、堪稱表率。

林立昌處長謙虛的說道,107年市府成立全國第一個海岸管理工程處,有幸獲得鄭市長的拔擢,擔任首任處長,他深感責任重大,四年來努力帶領海管處以最少的人力,最快的速度,完成許多不可能的任務,他永遠記得在電影「少林足球」中有一句經典台詞,足球不是一個人就可以踢的,如果沒有團隊合作就不可能贏球,本次能夠獲得評選委員青睞獲獎,完全要歸功於海管處團隊的堅持相挺,他只是代表爭取而已,所有榮耀是屬於海管處所有同仁的。

 

新聞聯繫:桃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公共關係室主任鄭一帆0965066105

 

桃園市政府 已積極保護大潭藻礁

桃園市46公里海岸線中,許厝港濕地、草漯沙丘、觀新藻礁皆已分別依據濕地保育法、文化資產保存法以及野生動物保育法,劃設為國家級重要濕地、地質公園及野生動物保護區,換言之,桃園27公里長的藻礁已有87%依法受到嚴格保護,目前只剩下白玉、大潭藻礁尚未納入保護範圍。

 

鄭市長說要劃設大潭藻礁保護區,是清楚對外宣示市府保護藻礁的決心,市府也付諸行動於去年藻礁公投前,就決定再投入約2,000萬元預算,分別委託中興大學、中央大學及臺灣海洋大學執行觀新、大潭及白玉藻礁之物理、化學及生態環境調查計畫,目前都還在調查當中,等到明年初3所大學的科學調查報告陸續出爐後,市府將盡速召開專家諮詢會議,經由專家委員充分討論後做出建議,再決定適當的保護方式及等級。

 

大潭藻礁絕對要加以保護,但要如何保護,一定要透過嚴謹的科學調查,做出理性正確的判斷才行,不宜急就章而徒增錯誤的決策的風險。因此,市長從未明定大潭藻礁保護區劃設時間表,也並未說在其任內要完成劃設。因為他深知唯有相信科學證據,經過深思熟慮,才是保護藻礁的萬全之策。過去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從101年開始委託調查到103年完成劃設,總共耗時兩年,而大潭藻礁從今年開始展開調查至今也才為期一年,在任何科學證據都尚未明確下,潘忠政先生就迫不及待的要鄭市長兌現支票,這根本就是畫錯重點,因為由誰來做決定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須做出正確的決策。

 

桃園擁有全國最大、生長最完整的藻礁地形,全長約27公里,是海洋生物的育嬰房,其中觀新藻礁長4.3公里,是全國生態最好,殼狀珊瑚藻純度最高的藻礁生態系,因此在103年7月7日公告劃設「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加強保護藻礁生態系,共315公頃,海岸線4.3公里,為全國最大的藻礁保護區。104年1月28日內政部公告劃設「許厝港國家級重要濕地」,共961公頃,海岸線10.5公里,已將14.8公里長的藻礁納入保護範圍,統計至110年底的調查結果,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較劃設前新增28群,總物種數自劃設前的129種增加至345種,大幅成長2.7倍,物種多樣性快速復甦,大潭藻礁生態也未因三接站工程而變差,反而有機會因觀新藻礁生態變好的外溢效應而受惠。

 

劃設藻礁保護區,並不是藻礁的護身符,如果市府不願投入人力與資源,不論保護區劃的再大,充其量也只是紙上公園而已,徒有保護之名,而無保育之實。因此,市府長年以來一直以保護藻礁為首要目標,從106年發佈海岸生態保護白皮書,107年成立海岸管理工程處,組成海岸管理委員會,及海岸資源保育專案小組,投下至少8億元預算,積極執行各項藻礁保育作為,包括成立16支海岸巡護隊,3支環保艦隊,6支環保潛水隊,3支藻礁生態保育隊,總計1,000位志工加入守護藻礁的行列,檢警海環擴大結盟及執行貓頭鷹專案,重罰不肖偷排業者超過3億元,勒令停工130件,移送法辦30件,設立海岸環境監測科技中心及海岸水質監測網,結合物聯網技術及運用大數據分析,24小時監控藻礁生態環境,設立里海學堂及藻礁生態環境教室,培育種子教師及生態解說員,並投入1.8億元催生藻礁生態館,將於今年11月7日在台灣海洋大學觀音校區動工興建,深化藻礁環境教育,這全是市府團隊保育藻礁的具體成果,不容抹滅,市府保護藻礁的態度與決心,也不會改變。

新聞發布:桃園市政府海岸管理工程處處長林立昌0910285161
新聞聯繫:桃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公共關係室主任鄭一帆0965066105

1 2 3 4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