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塑膠監測

Home / 科技海岸 / 微型塑膠監測

微型塑膠監測

塑膠垃圾因不易分解,在海漂過程中受到陽光照射與海浪拍打逐漸碎化成微型塑膠,可能被海洋生物誤認為食物,吞食後存在於體內,再經由人類捕食後進入人體。為了解河川微塑膠(塑膠微粒)的分佈狀況,本處自109年至111年,調查市內2個港口(竹圍與永安漁港)與7條河川出海口(社子溪、埔心溪、觀音溪、新屋溪、新街溪、富林溪與大堀溪),經分析微塑膠尺寸以20-500 um為大宗,並發現調查結果與人口及產業密度、產業類型和季節轉換(降雨量)有關,而成分結果皆以PP(聚丙烯)和PE(聚乙烯)為主要成分,顯見人類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膠製品(例如塑膠袋、塑膠吸管)已經成為殘害海洋生態的隱形殺手。因此,為了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於111年選擇微塑膠濃度較高之觀音溪,結合觀音溪水質自動連續監測站試辦微塑膠自動清除計畫,去除率可達75%以上,112年於新屋溪測站增設微塑膠自動連續清除設備,展現市府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決心。

本處自109年開始利用無人船進行塑膠微粒調查本處自109年開始利用無人船進行塑膠微粒調查

 

經調查發現微型塑膠種類以PP(聚丙烯)和PE(聚乙烯)為大宗經調查發現微型塑膠種類以PP(聚丙烯)和PE(聚乙烯)為大宗

 

109-110年塑膠微粒調查結果109-111年塑膠微粒調查結果

 

結合觀音溪水質自動連續監測站試辦微塑膠自動清除計畫結合觀音溪水質自動連續監測站試辦微塑膠自動清除計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