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共同推動太平洋島國廢棄物管理能力建構,美國環保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及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於112年6月7日至6月20日共同籌辦「廢棄物管理研習班」,並於今(9)日安排參訪市府海岸管理工程處-海岸環境監測科技中心及海廢細分類場,全程由海管處江育德處長率隊接待。
海岸環境監測科技中心自108年設立,陸續與11座海岸水質監測站、5座海象監測站、CCTV監視畫面、無人機天眼監控系統、許厝港濕地電子管制圍籬及鳥類生態觀察攝影機進行介接,不僅可保存與分析各項週期性回報的監測數據,集結成為桃園最完整的海岸環境資料庫;同時也能運用大數據的分析技術,預測海岸環境的變化趨勢,作為海岸管理單位在下決策時的重要參考依據。而當發生海洋污染緊急事件時,還可以馬上變身為應變指揮中心,依據監測資訊做綜合研判後,再下達指令給前進指揮所,執行各項應變任務。
海廢細分類場是市府建立海洋廢棄物回收再利用體系前處理場所,藉由向漁民收購的廢棄漁網,海岸巡護隊所撿拾的塑膠浮球、廢保麗龍、廢玻璃、寶特瓶等,在此進行去化清除附著雜質,經過分類、清洗、裝袋,後續再交付回收廠商再製成運動機能衣、環保塑木建材、電腦鍵盤、太陽眼鏡、再生背包、塑膠杯墊等各類商品,形成海廢資源循環鏈。
藉由參訪過程,海管處介紹桃園市的海洋廢棄物處理策略及執行成果,包含河川垃圾攔截網、微型塑膠科技濾除、淨海志工團隊及海洋廢棄物循環再利用等,並示範廢棄漁網的前處理作業,包含人工清洗、拆除相關配件(如浮子、沉子及鉛線等)、裝袋出貨等,讓參訪者更瞭解市府對於海洋環境保護所做的努力,同時也促進了國際間在處理海洋廢棄物的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