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屋溪出海口水質連續自動監測結果分析說明
1. 新屋溪站(A02)簡介
新屋溪出海口位於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的核心區範圍內,須依觀新藻礁保育利用計畫需要予以嚴格保護,因藻礁主要威脅來自於河川污染,因此於距離出海口約1.3公里處的台61高架橋下設置自動水質測站,24小時監控水質變化,若發現水質異常,系統可立即發簡訊通報,提高污染預警效能,本站自109年8月31日正式啟用運作至今。
2. 水質檢測項目及方法
檢測項目 | 檢測方式 | 環境檢驗標準方法 | 檢測頻率 |
---|---|---|---|
溫度 | 熱敏電阻 | NIEA W218.51C | 30分鐘/次 |
pH | 電極法 | NIEA W425.51C | 15分鐘/次 |
溶氧 | 光學法 | 無制定 | 15分鐘/次 |
導電度 | 電導法 | NIEA W204.51C | 15分鐘/次 |
氧化還原電位 | 電極法 | 無制定 | 15分鐘/次 |
鹽度 | 電導法 | NIEA W447.20C | 15分鐘/次 |
化學需氧量 | 光學法 | NIEA W518.51C | 10分鐘/次 |
懸浮固體 | 光學法 | NIEA W211.51C | 15分鐘/次 |
氨氮 | 比色法 | NIEA W456.51C | 20分鐘/次 |
銅 | 比色法 | 無制定 | 20分鐘/次 |
流速 | 超音波法 | 無制定 | 15分鐘/次 |
水位 | 壓力式 | 無制定 | 15分鐘/次 |
3. 儀器校正/驗證結果統計
監測儀器校正結果統計
校正目標 | 酸鹼度±0.4 | 導電度<5% | 鹽度<5% | 氧化還原電位<5% | 懸浮固體<20% | 化學需氧量<20% | 銅離子<20% | 氨氮<20% | 溶氧<5% |
---|---|---|---|---|---|---|---|---|---|
埔心溪 |
|||||||||
110年 | 0-0.1 | 0.2-0.9% | 0-1.5% | 0-0.8% | 0-10.4% | 0-8.2% | 0-18.8% | 0-13.3% | 0-3.3% |
新屋溪 |
|||||||||
110年 | 0-0.10 | 0-0.7% | 0-0.8% | 0-2.5% | 0-10.0% | 0-5.6% | 0-19.6% | 0-12.9% | 0-2.8% |
觀音溪 |
|||||||||
110年10月-12月 | 0-0.01 | 0.1-0.2% | 0.0% | 0-0.8% | 0.3-6.5% | 2.3-8.3% | 1.5-9.8% | 0.6-4.6% | 0-2.5% |
監測儀器驗證結果統計
驗證目標 | 酸鹼度<10% | 導電度<10% | 鹽度<10% | 氧化還原電位<10% | 懸浮固體<40% | 化學需氧量<40% | 銅離子<20% | 氨氮<20% | 溶氧<10% |
---|---|---|---|---|---|---|---|---|---|
埔心溪 |
|||||||||
110年 | 0.4-2.0% | 2.4-8.9% | 3.0-6.6% | 0.2-2.7% | 3.0-17.5% | 6.7-23.9% | 9.2-16.5% | 7.4-7.6% | 2.2-3.7% |
新屋溪 |
|||||||||
110年 | 1.2-4.1% | 0.7-7.0% | 1.4-8.0% | 4.4-7.1% | 4.3-21.2% | 9.3-36.0% | 6.9-18.2% | 5.2-18.0% | 1.1-3.0% |
觀音溪 |
|||||||||
110年10月-12月 | 0.6% | 3.4% | 4.8% | 2.7% | 8.7% | 3.1% | 11.5% | 8.1% | 9.3% |
4.排放量推估年排放量
110年新屋溪出海口5項主要水質指標中,分別為溶氧408.9 公斤/天、氨氮154.7 公斤/天、懸浮固體801.5 公斤/天、化學需氧量1,793.0 公斤/天及銅小於0.1 公斤/天,其佔比分別為溶氧13.0%、氨氮4.9%、懸浮固體25.3%、化學需氧量56.8%及銅小於0.1%,以日平均排放量推估排放總量分別為溶氧160,271.5 公斤/年、氨氮104,244.0 公斤/年、懸浮固體493,918.0 公斤/年、化學需氧量648,495.5 公斤/年。
110年新屋溪出海口水質分析表(單位:公斤/天)
溶氧 | 氨氮 | 懸浮固體 | 化學需氧量 | 銅 | |
---|---|---|---|---|---|
平均(公斤/天) | 439.1 | 285.6 | 1,353.2 | 1,776.7 | 0.1 |
第一四分位數(Q1, 公斤/天) | 250.9 | 55.9 | 404.2 | 811.8 | <0.1 |
第二四分位數(Q2, 公斤/天) | 408.9 | 154.7 | 801.5 | 1,793.0 | <0.1 |
第三四分位數(Q3, 公斤/天) | 580.1 | 438.1 | 1,561.5 | 2,390.2 | 0.1 |
佔比 | 13.0% | 4.9% | 25.3% | 56.8% | <0.1% |
估算總排放量(公斤/年) | 160,271.5 | 104,244.0 | 493,918.0 | 648,495.5 | 36.5 |
4.排放量推估每月變化
110年新屋溪出海口各月份之5項水質指標中,溶氧量全年以秋末冬初(10~12月)最高,月中位數約介於580.0-755.4 公斤/天之間,春末夏初(4~6月)最低,月中位數約介於111.9-418.8 公斤/天之間,呈現由冬季最高,進入春季漸減、到夏季為最低,進入秋季後再增加至冬季之趨勢,大抵符合季節溫度對於溶氧量之變化。氨氮全年以冬季(12-2月)最高,月中位數約介於472.4-768.9 公斤/天之間,夏季(6-8月)最低,月中位數約介於22.2-53.4 公斤/天之間,呈現冬高夏低,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可能和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有關。
4.排放量推估每月變化
懸浮固體全年以3月測得較高且變異性大之外,月中位數為4,477.0 公斤/天之間,其餘月份皆在2,000 公斤/天以下,其中夏季(6-8月)更為四季最低。化學需氧量全年秋末冬初較高(11-12月),月中位數約介於2,817.2-2,940.0 公斤/天之間,春末夏初(5-6月)較低,月中位數約介於594.3-640.1 公斤/天之間,呈現冬季最高,進入春季漸減、到夏季為最低之趨勢,重金屬銅全年月中位數皆小於0.15 公斤/天。
4.排放量推估枯/豐水期變化
5. 相關性分析
從下圖可知5項水質指標利用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Pearson Correlation),顯示氨氮、懸浮固體與化學需氧量為顯著正相關,可作為相對應的正指標;而溶氧、懸浮固體則與銅為顯著負相關,可分別作為相對應的負指標。
正負相關性
污染項目 | 溶氧 | 氨氮 | 懸浮固體 | 化學需氧量 | 銅 |
---|---|---|---|---|---|
溶氧 | 負相關 | 顯著正相關 | 顯著負相關 | ||
氨氮 | 負相關 | 顯著正相關 | |||
懸浮固體 | 正相關 | 顯著正相關 | 顯著負相關 | ||
化學需氧量 | 顯著正相關 | 顯著正相關 | |||
銅 | 顯著負相關 | 顯著負相關 |